俗语正解 ●丘桂贤 客家人的丧葬礼仪十分繁琐,祭奠的仪式隆重而又独特,保留了浓厚的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客家俗语许多来源于丧葬礼仪,例如吹过、死套笛。 吹过,可怜、凄惨之意。“吹过”原是客家地区丧葬风俗中的一部分。去世,客家人称为“过身”或“过世”,逝者灵堂设于围屋祠堂上厅,为凭吊逝者而设的吊唁活动有鸣锣、吹过与哭丧等部分。族人或亲朋好友前来吊唁,当其将走近大门时,立于祠堂大门的持锣者(小工)必须鸣响锣,鸣锣次数视来者性别而不同,男双女单,即告知厅内亲人:吊唁者至,吊唁者步入大门之时,厅内吹笛师傅吹起哀乐,为逝者“吹过”。“吹过”之音悲凄,催人泪下,伴随着的是哭丧者呼天抢地的哭声。凭吊者鞠躬、上香后礼毕。整个丧葬之俗较为复杂,“吹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逝者完葬之后尚有打喇钹花压煞等繁琐之佛事。 铜鼓师傅——吹过。这一俗语描绘出沉闷锣声与悲哀笛音下的丧葬气氛,后来,人们便把可怜、凄惨的景况与“吹过”相提并论。现在“吹过”之俗几乎荡然无存,但它与当前的丧葬吹奏有很大的差别。吹过,客家方言中与之近义的词汇有:冤枉、罪过。也有学者认为“吹过”是“罪过”的音变结果。 死套笛,意指生搬硬套,死板教条,不思变通。“吹过”使用的乐器俗称为“死笛”(喇叭,又称“唢呐”),因其所吹曲调死板,毫无变化,故称之“死套笛”。笛,客家方言读“tak”。 例句: 1、佢车速过快,摔断了手脚,头部亦受重伤,真系十分“吹过”。 2、真真系“死套笛”,同样个应用题,换了一种问法就唔晓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