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张 我经常读到“吾田”、“盲田”这样的词,如“今日吾田见到你”、“吾田得失就无行”、“盲田嬲够就喊归”、“话哩盲田就盲田”。 “吾田”、“盲田”这两个词,曾经让我不明就里。读得多了,捉摸得多了,才幡然悟出,原来是“今日唔曾见到你”、“唔曾得失就无行”、“吂曾嬲够就喊归”、“话哩吂曾就吂曾”。 接着,我又有了新的迷惑:为什么要将“曾”写作“田”?莫非连“曾”字都不认识、不会写,才写一个白水字“田”吗?应该不至于,肯定不至于! 与各地山歌手交往多了,我注意到有的地方说“唔曾”“吂曾”的口音是“唔田”“吂田”,我终于明白了,那“吾田”“盲田”是按口音写的。如此忠实地守护他那一方水土的口音纯正,真不知说什么好了。而按口语写的白水字,又何止这一个“田”字。 同是客家话,各县有不同的口音。如若都按口音写字,譬如“真金必须火来炼”一句,兴宁人就要写作“真弓不须火来炼”;“官僚主义高高在上”,大埔人就要写作“官僚主义哥哥在上”了。真这样写,那可就太搞笑了!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个笑话:某部队参加抗美援越大游行,一路振臂高呼口号,连指导员忽然听到领呼口号的班长高喊“美帝不败!越南不胜!”跑步上前制止,回到营房,立即找去连部谈话。好得有位兴宁老乡排长赶紧去说他喊的就是“美帝必败!越南必胜!”兴宁口音“必”字读“不”,他没有喊错口号,这才无事。他好得只是喊口号,如果是写标语也按口音写作“美帝不败!越南不胜!”,那就成“反革命了”。 总之,明明白白而偏要按口音写白水字,何其苦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