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嫁女儿叫"卖妹子"。 迎亲的头天下午,迎亲队伍来到女方家,最先到达的是抬礼肉的扶子一行,其次大花轿及随行执事人员,第三、第四到的是挑担抢师和媒人,女方家燃放鞭炮迎接外,还要派人接担子和雨伞等,然後由礼生引进,道过辛苦,双方互道吉利话表示祝贺和谢意,礼毕入座。晚上设宴款待迎亲人以及提前到达的"对手血亲"等。 晚饭後,用男方家拿来的"三牲"(鹊、鱼、肉)油烛、香纸,鞭炮等敬奉祖宗,举行发烛仪式。请"家祖"、"外祖"长辈各一人"发烛"。每人负责点燃一支油烛边点边说。家祖说:"双手发起鸳鸯烛,光辉闪烁照厅堂,阴阳交泰齐祝贺,夫妇齐眉幸福长。"外祖同时说:"发起花烛照华堂,祥光满室配鸳鸯,此日凤侣鸾俦後,他年麟趾早呈样。"另一种是一人一句,如甲说:"发烛双双",乙接著说:"大放豪光";甲说:"美配才郎",乙说:"地久天长。"然後呼神:"敬告某堂上某氏祖先,今有堂下嗣孙某某之女择某日于归与某氏某某之公子结为夫妻,预祝百年百阶老,五世其昌。"呼毕作路揖。说完後将大油烛吹熄拨下包好,送给男方"打交杯"时用。这个,发烛"仪式,也有的定在第二天新娘告别祖宗出宫时举行。 几烛之後,摆上糕点、美酒,邀请挑担师、媒人等人席,商议有关接亲未尽事宜,清点红单中所写的各项礼金,礼品、红包、衣物等是否备齐。这时,女方总要提出新的要求,有时甚至"出格",要男方增加钱财。这个过程称为"讲亲"。乡间相传:"讲亲、讲亲、不讲不亲",因而有不少人家为一件小事讨价选价,争得面红耳赤,甚至还像在吵架一样。但双方心中明白,这只是"演演戏"而已。为了照顾女方的面子,男方总是要作一点让步。晚上,夜深人静时,女家主人带上新娘,备好"三牲"去敬花轿,并在轿中试坐一次,称为"拉轿"。 第二天早上,主人家正式设筵款待宾客。饭後,分头忙碌。新娘则在房中"哭嫁",名为"哭嫁",却没有"泣声",只是流著眼泪,带著哭音而已。譬如:当男方迎亲者抬著喜肉,扛着花轿来到女家时,新娘拖长尾声似歌非歌地哭诉,所以又称为哭嫁歌。: 喜肉进门堂堂香,先敬祖宗发满堂; 招持亲戚和客人,女儿点滴也唔尝。 见到鲜艳的油烛,新娘哭: 油烛点燃满堂光,照得满门亮堂堂; 照得父母伤心肝,照得女儿?汪汪。 这时女儿的母亲也哭了起来: 我个乖呀!心肝呀! 喜肉来生发又生财, 发望五子去登科, 七子团圆幸福来。 喜烛点来照华堂, 宗祖庇佑发无疆, 父母家贫嫁 妆, 我个乖,天光就要嫁才郎。 当花轿来到时,新娘哭: 一台轿子四四方,八洞神仙立两旁; 虽然轿夫发了步,唔上轿子有何妨? 就是唔去别人家,我爱帮娘烧菜汤; 骑马坐轿接唔去,山珍海味我唔尝; 食汤食粥我愿意,就是要跟我爷娘; 破衣烂衫我唔嫌,爷娘身边苦也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