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洋在北击武平、西走平远失败以后,再南向嘉应州城进军。1865年七月初二,康国器已占领镇平南面与嘉应州接壤的高思和程官埠,离镇平县城仅20里。七月初六,清军分三路进攻石坑排、蓝坊、蓝坑头,太平军失利,三处营垒陷落。汪海洋力图摆脱困境,于七月十三日派兵进攻镇平的高思,打通镇平通往嘉应州的要道。但清军康国器下令死守高思,与程官埠互为犄角。太平军数次攻高思不胜,伤亡惨重,神将祝云、先锋游竹等被俘,神将朱三元阵亡。同日,太平军一路由分水坳进攻猪股坳、岩前,被清军击退。十四日,汪海洋派东平王何明亮等进攻程官埠,亲自率领奉王黄十四、王宗汪大力等猛扑高思。但康国器伏兵突起,并以抬枪轰击,太平军将领汪大力阵亡,黄十四受伤坠马,汪海洋手腕被抬枪击伤,太平军一时大乱,跳岩落水而死者无数。汪海洋攻嘉应取胜无望,退回镇平。 七月底,驻守长乐县城的太平军林正扬等正暗中与清军勾结,准备投降,太平军在嘉应城南牵制清军的力量岌岌可危,形势对太平军更为不利。七月三十日,清军康国器进击镇平东南的古石排,太平军天将胡永祥大败,天将张祥顺、周建榜等率领千余人向清军投降。八月初一,汪海洋欲再次打通镇平往福建武平的通道,派大军攻击分水坳。次日,会集太平军佑王李远继、东平王何明亮、奉王黄十四等军,分三路进攻提督高连升、黄少春、道员魏光邴、总兵刘端冕等军。霆营代鲍超指挥的大将提督娄云庆,在镇平大招山一带击败太平军佑王李远继。太平军诸将皆不利,只得退回镇平。 此时,近20万军队集于嘉应,形成嘉应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生物大数量、高密度集中的态势,嘉应已有了瘟疫发生的危险。生物高密度地集中,适宜于生物体内环境的物种会产生,以快速蔓延从而引起人类群落疾疫的大流行。此时,由于双方军队高度集中于粤东,军队所产生的饮食垃圾、粪便也空前密集,更重要的是战争使尸体遍野,来不及掩埋的尸体遇上高温高热,使瘟疫发生的速度加快。当时,清军和太平军中均瘟疫流行,双方士兵日亡数百人,一些将领也不免于难,双方战斗力大大减弱。但政府军的物质补给系统优于太平军,人体免疫力也高于太平军,清军受瘟疫的打击比太平军轻,太平军的形势更为险恶。 进入八月后,清军对镇平的包围收紧。八月初五,粤军总兵方耀进攻镇平负墩,太平军守将张人桂、刘添保等阵亡。八月初八,高连升、黄少春、道员张恒祥分三路扼守距镇平县城仅20里的分水坳,这里既锁住了太平军北走福建的道路,又直接威胁镇平城。这里距白泥湖汪海洋的营垒仅三四里,清军登高一望,汪海洋军中情形一目了然。汪海洋十分恼怒,派兵进攻清军分水坳营垒,但无法取胜。康国器军进扑镇平东南,部将康熊飞、吴光亮攻石古排,林本、关镇邦攻打对门营,熊颜烈、罗洪标、汤彪进攻白果山,清军三路并进,太平军天将胡永祥率洋枪骑兵队数千在九曲岃死战才顶住清军。 八月初九,清军攻破太平军石古排大营,其余各营见状弃营而走;初九夜,康国器已经攻近镇平城。其时,高连升、黄少春摧毁太平军白泥湖营寨,高连升率领魏光邴、曹光得等部攻镇平北门,黄少春率领刘甫田、李良平等部攻镇平东门,吴光亮、关镇邦已杀进镇平南门,镇平危在旦夕。紧急之中,汪海洋开镇平西门,夺路而逃,太平军大败,降者无数。《湘军志·江西后篇》:“宝田坚陈[阵]不战。俄而,我军斫寇屯,直出其垒门。裨将荣维善望见海洋大旗,急前搏之,刃其背。于是寇大败走,自拔来归者七千余人,浙军遂收镇平。”荣维善是否刀伤汪海洋不得而知,但太平军镇平大败是实。 据郦纯《太平天国军事史概述》下编第三册载:当夜卯时,清军全面入据镇平。康王汪海洋占据了三个月之久的太平军在粤东的政治军事中心镇平陷落,这成为太平天国在粤东生死存亡的转折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