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歌在体裁上与民歌、诗歌有共同之处,可分为抒情、叙事、讽喻、调笑、杂歌四种。这些山歌大多是散体,一般四句一首。如: 新买灯盏玻璃筒,灯下同郎共用功; 打开书本学文化,总爱郎通妹也通。 叙事的一般也为一首四句,也有一篇多首的,一首讲一个故事为主。讽喻、调笑的山歌如: 阿哥生得系还靓,头哪相似冬菜罂; 圆身相似洗身顿,牙齿相似牛栏梗。 杂歌包含有猜调、虚玄歌、拉翻歌等等。 上杭客家山歌也非常讲究平仄关系,与诗歌中的七言绝句非常相似,但是客家山歌中一般在一、二、四句末压韵,并且极少压在仄声韵上,如上两首。然而客家山歌中各句中又不太注重严格的平仄关系,这一点是与诗歌不同的。 山歌变体中还有出现增字的情况如: 着衫要着士林洋布衫, 越洗越磨越擦越好穿; 食酒要食江西湖南浙江绍兴酒, 恋妹要恋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一二三。 这些增字的歌词,显出民间文学的生动、灵巧,同时在平仄的搭配上、以及因增字而产生的节奏的韵律格调非常有趣,是上杭客家山歌中的珍宝。 上杭客家山歌还讲究各种修辞手法。如“兴”、“叠句”等等。“兴”就是“起兴”,“起兴”就象是一部戏的开场,“起兴”运用的好,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引起对方或听众的注意。因此,“起兴”不但要成歌,还得与下面的主题有密切相关。如: 茶树打籽叮当叮,茶树底下好谈情; 万一有人来相问,两人假作拈茶仁。 首句用“茶树打籽叮当叮”起兴,很快连到男女之情,这是极为平常的事情。上杭客家地区盛产油茶树,秋高气爽之际,男女青年在茶树下谈情说爱,正是天时地利人和。 叠句就是在歌词结构布局上使用“重章叠句”。叠句具有强调内容、感情和加强音乐节奏的作用,如: 客家山歌最出名,条条山歌有妹名; 条条山歌有妹份,一条无妹唱唔成。 还有一种叠字山歌,如: 山中山谷起山坡,山前山后树山多; 山间山田荫山水,山人山上唱山歌。 这些叠字、接拢的山歌,再一次显示除了民间文学的生动与聪慧,与民间乐曲中的鱼咬尾的格式非常相似。 上杭客家山歌中除了讲究这些形式美外,同样讲究内容、意境美。例如《陂头荷树开荷花》: 新做茶亭竹叶青,阿哥筛茶唔敢领, 双手倒茶单手接,单手接恐怕后日雷公声。 杯子筛茶圆叮当,妹有茶盘双手扛, 双手筛茶唔敢接,伢妹唔曾放在砒霜。 陂头荷树开荷花,大风吹来满地下, 三餐食饭单只筷,猪肉配饭食唔下。 此首山歌并不直接的抒发内心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情,而借用相互敬茶不懂如何接、不敢接这件事来表达内心的犹豫不决、害怕拒绝的复杂心情。末尾两句又借用“三餐食饭单只筷,猪肉配饭食唔下。”来抒发对心上人的热切盼望,茶不思,饭无味。又如《郎是山中千年树》: 郎是山中千年树,妹是山中万年藤, 树死藤缠缠到死,树生藤死死也缠。 郎是山中长年树,妹是树边长生藤, 树生藤死永唔离,藤长树生万万年。 客家妹子认准了心上人,就全副身心地投入到爱情中,爱得缠绵、执着、死去活来。这首歌可说是一首经典的山歌,歌曲热烈、朴实,甚至带点野性,表达了对生死不渝爱情的信守和追求。 上杭客家山歌的内容,除了歌颂河山、反映劳动生活外,重要的是表达忠贞爱情和歌颂党和革命,这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在客家人的迁徙中,他们从中原和江淮来到了山峦迭起的偏僻闽西,迁徙到这以后并没有摆脱当时儒家思想的束缚。相反,在这种山区,环境闭塞,长期实行单一的农耕经济,是最适宜儒家思想生长发展的土壤。 到了宋朝,福建兴起了朱熹的理学思想,朱熹的祖籍就在与闽西相邻的闽北一带。一大批的重要学者都出自闽西北,使闽西成为理学重镇。理学把封建的三纲五常理论推向了极端,在压抑人性、压抑妇女地位和权益方面达到了极致。这两种思想的压迫、束缚和摧残下,再加上在封建时代,贫穷落后,甜蜜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对于客家男女常常只是一种奢望。 客家地区流行着多种落后、畸形、野蛮的婚姻形式,如“童养媳”、“等郎妹”、“隔山娶”、“二婚亲”、“冲洗亲”等等。如此种种的原因,使得客家男女们只能通过不首礼教、宗法约束,或者说约束较少的山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痛楚,来表达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朱毛红军在上杭地区领导客家人民保家救国。在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毛泽东亲自倡导:搜集民歌作为红军教材,激发起军队和人民积极投身参加革命的热忱。后来具有“九军十八师”之称的才溪乡在扩大红军运动中,用山歌鼓励亲人当红军、鼓励后方之前搞生产,涌现出许许多多革命山歌。 革命山歌大多是采用原本流行在民众中的山歌旋律改变而成,或者规整一下旋律、节奏,或者直接填上唱词。这是利用了山歌多义性的特点,把人们喜爱的山歌旋律应用到革命中,通过心灵、思想上的感染来调动人民的革命积极性。因此,在这种社会变动的作用下,上杭客家山歌中留下了许多优秀的革命山歌,如《坚持游击唔怕饥》、《山歌唱来闹连连》、《才溪乡调查闪金光》、《工农红军到古田》等等。 在民歌的原生态的存在的情况下,当然有非常优秀的珍品,也有并不那么优秀,甚至有一些糟粕存在。因此,才须要进行整理研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