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长沙县某看守所,张某忠接受媒体采访,其间表现得十分平静。图/记者陈韵骄 目前,张某忠因涉嫌故意杀人罪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案发 狭路相逢,记下货车车牌 在专案组民警董伟东看来,1996年,22岁的张某忠是一名中专毕业生,在长沙县某汽修厂工作。“他的家庭条件也还可以,自己学历也还高,不该变成这样的。” 1996年12月3日,在长沙县安沙镇桂花塘组偏僻地点,一具倒在路边男尸被人发现。死者身份随后被证实,39岁的货车司机邹某文。警方一路追查,发现邹某文死前最后接触的人中,一名叫张某忠的男子最为可疑。事发后,张某忠也从当地消失。 直至张某忠落网后,民警才从他口中得知案发经过。张某忠称,案发前几天他骑着单车在长沙县一条小路上行走,迎面而来一辆大货车,由于路幅不宽,货车司机将骑着自行车的张某忠别进了路边的一条干枯的水沟后,扬长而去。张某忠牢牢记下了货车车牌。12月3日,在长沙县黄花镇,张某忠发现这台货车的踪影,他找到货车司机邹某文,谎称有些货要拉,两人谈好价格后,一起前往安沙镇。张某忠说,自己一开始只想给对方一点教训,但邹某文拿出一把菜刀砍向自己。张某忠夺下菜刀,对着邹某文疯狂砍去。张某忠随后小跑着逃离了现场。 张某忠潜逃后,长沙县公安局成立专案组对此案进行调查,“那是一条无名小路,没有监控。现场只有一双带血的手套,一把菜刀。”董伟东告诉记者,由于张某忠出逃后,家人并未收到他的讯息,对于案件的侦破,直至今年上半年,才有了一个明显的突破口。 逃亡 潜逃期间,两度改换身份 今年6月,专案组民警在对张某忠的社会关系重新走访的过程中,在张某忠一位表兄口中得知,他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收到过一封从广东揭阳某监狱寄来的信,信的内容不长,上面只有寥寥十几字,“我已改名换姓,在广州犯了事。”其表兄称,信已不知所踪,但就是这短短几句话,让专案组民警又重新梳理出三条线索。 董伟东介绍,根据张某忠表兄回忆,收信时间约在96年至98年之间,信寄出的地点为广东揭阳某监狱,在信中张某忠称其改名换姓。依据这三点线索,专案组民警找到揭阳当地监狱,对线索范围内的人员进行一一排查,最终发现一个叫张硕的浏阳人与张某忠的身份非常吻合,而张硕已在1998年出狱。 化名为张硕的张某忠出狱后,也再无任何讯息,民警发现张硕曾在揭阳当地生活过一段时间,“当时我们判定,他再次改名换姓的可能性较大。”董伟东介绍,民警在排查近一个月后,发现江西赣州寻乌县一名叫“陈永强”的男子,与张某忠长相非常相似。 审问 多次追问,他冒出一句家乡话 此时的“陈永强”是一名货车司机,在当地生活已有10年之久,与当地一名女子育有一儿一女。7月13日,专案组民警找上门,而见到民警的“陈永强”,却表现得十分淡定,在交谈过程中,“陈永强”说着一口流利的客家话,表面看上去并无破绽。 “陈永强”坚称,自己从未离开过当地,也没有命案在身,专案组民警在突审初期,并无突破。专案组民警董伟东改用长沙话连声追问了几句,“我们是从长沙县过来的,知道是什么事找你吗?”听到民警变换口音,“陈永强”明显愣了一下,董伟东继续追问下去,原本说着一口客家话的“陈永强”嘴里突然冒出了一句长沙话,“宁晓得。”说完后,“陈永强”有些不知所措。随后,张某忠交代,自己曾使用过“张硕”和“陈永强”两个化名。 董伟东说,“在之前,我们已经搜集充足的证据,证明他就是嫌疑人。”而张某忠在压力之下暴露身份后,也明显坦然了许多,在随后的审讯中,将自己的作案及潜逃过程一一交代清楚。 对话 在外遇到老乡也只敢用普通话交流 7月26日,手脚戴着铁铐的张某忠走进长沙县某看守所的一间审讯室内。 记者:杀人的想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张某忠:我当时没想杀他,就想教训下他,他拿着东西(凶器)与我对抗,我抢过凶器,不知道怎么就将他打倒。 记者:逃到揭阳后,怎么又开始作案?张某忠:我没有钱,就想抢点钱。 记者:你出狱后,又开始做了什么? 张某忠:我开始打工,后来又开了理发店,最后在江西开始做货运了。记者:逃亡期间有没有跟家里人联系过。 张某忠:想过他们,但想也没用,我不敢联系。我在江西那边遇到过长沙、株洲的人,我只会跟他们说普通话。潇湘晨报 陈诗娴长沙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