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鄢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流传于西周至春秋时期民间的美丽歌谣,留下了文字(>>诗经<<)却没传下音乐。当我们感到万分遗憾的时候,另一种民歌却继承了它的遗风,那便是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流传于我市中和、上洪、小河等讲客家话的十八个老革命根据地山乡。据初步考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它忠实记录了客家人的劳动、生活与理想,其题材有情歌、赞歌、劝歌、骂歌等,善用比兴,韵脚齐整,与中原古风一脉相承。 客家人唱山歌信手拈来 越过绵延的葱翠山头,记者来到张坊镇。在此地寻找客家山歌,不必翻山越岭,不必到丛林深处祈求巧合机缘,就在小溪边,几位老人随便一聚,便能唱起延续了千年的调子。 “隔久没到已个坡,已个坡里变化多,树上有个鸟子叫,树下有了妹唱歌。”69岁的李菊兰张口便来一首客家山歌,不用看歌词,也不要伴奏,清脆的歌声回响在青山绿水间。她的“老伙计”、70岁的陈清华听了,也来接腔,“山歌不打冷冰冰,镜子不擦照不明,锣鼓穿眼打不响,山歌无姐打不成。”唱完,她突然提高嗓门,来个响亮的“哟喂”。 据记载,浏阳有客家人,是在元朝以后,他们大多从广东梅县地区迁徙而来,定居山区,张坊镇是浏阳客家人数量最多的乡镇之一。“我们没读多少书,但都会唱山歌,这是祖传的习俗。”李菊兰有歌为证:“唱歌不是人发癫,它是客家古相传,俺格祖师广东来,他唱歌子登了仙。” 唱不完的山歌,传不完的情 虽已步入老年人的行列,但陈清华与姐妹们对起山歌来纵情肆意,似乎能窥见她们年轻时的风采。“客家山歌中有很多情歌,你们那时谈恋爱也唱吗?”“哈哈,唱山歌就是为了谈爱呀。”陈清华大笑说,她们与男人交流,不用言语,就用山歌。 “我们年纪轻时,经常约着三五人上山砍柴,山下种田的年轻小伙看见了,会用山歌吸引我们的注意。”陈清华回忆,姑娘们也不害羞,跟着就对上了,你一句我一句,有时一唱个多小时。她们大多性格爽朗,敢爱敢恨,遇到不喜欢的对象会以骂歌相回应。 客家人似乎天生就是唱歌的能手,触景生情,出口成歌,而且异常浪漫。相比现代流行歌曲中,左一句“我爱你”,右一句“我想你”,他们能做到不说一个“爱”字,却句句在传情。如“么格弯弯弯上天,么格弯弯牛后跟(方言读“坚”),么格弯弯水上走,么格弯弯眼上边。”“月亮弯弯弯上天,犁圆弯弯牛后跟,船儿弯弯水上走,眉毛弯弯眼上边。”这一问一答,不是表达爱意是什么? 传承上古的自由之歌 有研究者认为,客家山歌脱胎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无论是“赋、比、兴”的手法还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都透露着浓浓的“诗”味。晚清诗人、同是客家人的黄遵宪曾把它比作“天籁”,并说:“十五国风妙绝古今,正以妇人女子矢口而成,使学士大夫操笔为之,反不能尔。以人籁易学,天籁难学也。” 演唱着这天籁之音的是一群生于自然、长于自然的客家人,他们不似城市中的人们,只能选在封闭的歌厅,看着歌词中规中矩演唱,没有创新,没有情感。而他们以大山为舞台,不受传统观念束缚,想唱便唱,因此客家山歌,没有音乐伴奏也那般美妙动听,摄人心魂,他们不仅在唱生活、唱爱情,也在歌唱没有压抑的灵魂自由。 “现在年轻人都不唱了哦。”李菊兰说,她们年纪大了,也唱得少了。张坊镇文化站站长张果告诉记 者,他们打算组织一次赛歌会,让镇上所有会唱山歌的人都来参与,也让年轻人感受一下家乡山歌独特的魅力。 ■解密客家山歌 艺术特色 客家山歌有>>诗经<<遗风,主要以传统的“赋比兴”,又常用双关、重叠等手法。基本是四句七字体,每首山歌的第一、二、四句押韵;唱时往往触景生情,即席歌唱,随口而出,情深意切,曲调丰富,大致有山歌号子、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字山歌、五句板山歌等。 传承方式 客家山歌作为一种口头文学,其创作素材以劳动人民生活为基础,传承方式主要由广大乡民在山间田野的即兴演唱,或民间艺人在特定场景下演唱,历来由民间口头传承。 经典四句七字山歌 天蓝蓝来山青青,唱支歌子散忧心,若凡有人和歌子,高山流水遇知音。 龙王牌下一冲田,丘丘载的是麻粘,阿哥要学麻粘样,泉水再冷不断线。 白米好吃禾难作,大字好写墨难磨,鞋子好穿底难打,山歌好唱要人和。 爱情对歌 男:我和情妹要相连,要连连到六十年。若是五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 女:既然两人真要连,何必断定六十年。倘若阿哥实有意,二世投胎又来连。 >>十二月望郎歌<<:正月哟姐挂心怀,正月不见我郎来。正月阿哥家中人客多哟,二月又要整秧田,姐要望郎等清明边。/三月哟姐挂心怀,三月不见我郎来。三月有个清明节哟,四月又要插禾秧,姐要望郎等端阳。/五月哟姐挂心怀,五月不见我郎来。五月有个端阳节哟,六月又要水车饮干田,姐要望郎等中元。/七月哟姐挂心怀,七月不见我郎来。七月有个烧包会哟,八月又要担谷上高仓,姐要望郎等重阳。/九月哟姐挂心怀,九月不见我郎来。九月有个重阳节哟,十月又要砍好过冬柴,姐要望郎等十一月来。/十一月哟姐挂心怀,十一月不见我郎来。寒冬腊月天气冷哟,十二月过年筹办要安排,姐要望郎等明年来。 ■百姓故事 李贞也会唱山歌 市文化馆离休干部张文清是中和镇的客家人,出于对客家山歌的喜爱,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他便到张坊、大围山、官渡、文家市等客家人集中地搜集整理客家山歌,如今已有三千余首成集。 “我从小就知道唱客家山歌,记得小时候经常有歌谣会,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张文清说,客家人不用记歌词,歌词全在“肚子里”,而有“刘三姐”之称的中和歌手杜桂英,当地群众赞扬她“唱歌好手杜桂英,山歌满肚好声音,犁田听得牛不走,行人听见脚不停。” “李贞、王首道都是客家人,他们也会唱山歌。”张文清说,他记得上个世纪50年代,他曾编写了花鼓戏剧本>>智取达浒<<并在湘潭演出,恰逢李贞将军前来观看,演出结束后,他和将军闲聊。“我问她,您也是客家人,知道客家山歌吗?她说知道,我说那您唱过吗?她哈哈大笑‘怎么没唱过’。” 客家人天生爱唱歌,张文清说,至今他们那还流传着反映革命激情的客家山歌。如“一送我的郎呀,去当兵哟喂,阶级敌人要认清呐。工人就是我兄弟哟喂,农民就是我家门呐。哥呀,妹呀,工农就是我家门呐。二送我的郎呀,去当红军哟喂,冲锋向前杀敌人呐。消灭白匪哟回家转哟喂,回来与妹把田耕呐。哥呀,妹呀,回来与妹把田耕呐。” 来源:浏阳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