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嘿—— 各位乡亲听唱, 桃江山歌传四方。 今日登台唱几只, 只只山歌唱桃江。” 这就是原汁原味的客家山歌——在龙南的桃江河畔活跃着一支农民剧团,他们深入挖掘、创造百姓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故事,以客家山歌为主要的表达方式,演奏出了老百姓对党的富民政策的一曲曲赞歌,唱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这样一群朴实的农民,带着他们的歌声行走在田间地头、乡镇集市,把山歌的魅力传递给农家,为当地百姓送上可口的文化大餐。近日,笔者走进他们的生活。 陈科发就是这支农民山歌剧团的“领头雁”。陈科发是一位年逾七旬的普通农民,也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客家老人。陈科发的家就在桃江岸边的窑头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陈科发就一直从事花木园艺培育、种植、销售,有自己的花卉苗木基地,是远近闻名的农民企业家,种植大户。 2008年,自幼酷爱文艺的陈科发来了一个华丽的转身,把蒸蒸日上的花卉生意交给儿子儿媳打理,沉迷于山歌。说起山歌,陈科发遇到了文艺事业上的伯乐,他就是桃江乡文化站的站长廖圣星——一个同样执着于客家山歌的文化能人。廖圣星长期痴迷和执着于农村基层群众文化,从事群文工作26年如一日,对文化事业充满热情和激情,任劳任怨。就在那一年冬,桃江乡党委、政府为打造客家文化品牌,组建起了全县第一家注册的民间文化组织——桃江农民剧团,67岁的陈科发成为了这个剧团的团长。 以后的日子里,陈科发跑遍了龙南各个乡镇,搜集整理了原汁原味的龙南客家山歌1300余首,并在此基础上,自己原创了《杨梅红》《客家刘三妹》《莫怨捱》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山歌剧本。这些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山歌或传承客家精神,或鞭挞社会丑恶,或弘扬孝道文化,传遍了龙南各个角落,深受群众喜爱。陈科发被亲切地称为“民间山歌大王”,甚至被誉为“赣南山歌的赵本山”。 廖圣星是农民剧团的主要演员,自始至终参与农民剧团的创作和演出活动,在他和陈科发团长共同努力下,成功举办龙南县首届客家山歌演唱会,深受群众好评。 桃江农民剧团的演出场所就在桃江边的竹林里,桃江乡在此辟有竹林文化公园,所以也被当地人称为乡村文化乐园。就是在这幽静的翠竹林里,成为了农民剧团的露天舞台。山歌团队在引吭高歌,伴着悦耳的鸟鸣,竹林依依,歌声悠悠,飘过竹林,响彻云霄…… 农民剧团自己改编山歌,自己当导演编剧开始拍摄山歌剧。结合当地工作,在廖圣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下,拍摄了山歌短剧;以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政治部编印的《红军战歌》为依据,拍摄了一部山歌剧。这部红色题材的山歌剧在当地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就是这样一群爱好文艺的普通农民,怀着对文艺的追求,默默坚守着乡村文化事业的阵地。桃江农民剧团的群众演员们在乡村广阔的舞台上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弘扬着客家文化,默默服务于农民大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