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是好花在山中,哥是春风暖融融。 春风引得花心动,花心动来惹春风。 这是一首流传在三明民间的爱情歌谣,通过含蓄的比喻,将男女间深沉的恋情形象地烘托出来。三明客家祖地处处有民歌,仅1992年出版的《中国歌谣集成・福建卷・三明市分卷》就收入500余首,真如一首民歌唱的那样:“山里人生来爱唱歌,开口一唱几大箩。” 三明客家民歌题材源自客家人的生产、生活,主要有劳动歌、革命歌、情歌、生活歌、仪式歌、传说歌、儿歌等多种类型。 劳动歌:竹笋、莲子都是歌 以七言为主,也有五言或杂言,多为四句一节,多节成篇。 最突出的是号子歌,反映了林区特有的劳动情景。如《拖木号子》: 山上路滑要小心呀!咳嗬,嗨嗬! 大家脚步要生根罗!咳嗬,嗨嗬! 头带尾拉慢过腰呀!咳嗬,嗨嗬! 同吃同住同扛木罗!咳嗬,嗨嗬! 金脚银肩齐出力呀!咳嗬,嗨嗬! 莫开玩笑莫心急罗!咳嗬,嗨嗬! 快到手罗加把劲呀!咳嗬,嗨嗬! 多赚纸票往家寄罗!咳嗬,嗨嗬! 笋歌、莲歌、采茶歌也很有特色,如永安、沙县等地的《做笋歌》,包含了从劈山、开路、挖笋、焙笋、榨笋直至销售的全过程,琅琅上口。又如建宁《姑嫂采莲歌》,用姑嫂对唱的形式展现了采莲的特色风情,风趣活泼: 姑:什么时候莲出水?什么时候莲开花? 什么时候莲结子?什么时候采回家? 嫂:三四月里莲出水,五六月里莲开花。 七月正当莲结子,早晚两度采回家。 姑:什么喜坐莲叶上?什么喜游莲叶下? 什么喜飞莲花蕊?什么喜爱莲子花? 嫂:青蛙喜坐莲叶上,鱼子喜游莲叶下。 蜜蜂喜飞莲花蕊,人人喜爱莲子花。 革命歌:穷人当家做主人 一般以七言为主,有四句一节的,也有多节成篇的。 三明是革命老区,留下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革命领袖的战斗足迹,因此流传着许多红军歌谣。如:《建宁来了毛委员》: 天上太阳红艳艳,建宁来了毛委员。 穷人当家作了主,拨开乌云见青天。 歌曲欢快,表达了穷人当家作主的喜悦之情。 除了红军歌外,还有抗战歌、游击歌以及揭露旧社会时政黑暗的歌。 情歌:郎心挂在妹心头 三明客家民歌中,情歌占相当大的比例,大多七言,隔句押韵,有四句式,也有多段体结构,形式多样,有对唱、盘歌等。它从初识、赞慕、初恋、热恋、相思到送情、苦情、怨情等各个侧面,反映了爱情生活。 有的娓娓动听,表达少男少女的初恋情怀,如: 月亮出来月亮钩,打把金钩挂银钩。 金钩挂在银钩上,郎心挂在妹心头。 有的粗犷直露,野味十足。如: 赤米煮粥一锅红,一心嫁哥不畏穷。 总要两人情义好,哥去讨饭妹背筒。 有的风趣、诙谐,如: 收到情郎一封信,又喜又急在心中。 请人读信怕人看,颠来倒去看不通。 此情此景,令人忍俊不禁。 有的反映青年人冲破门第观念的爱情观。如: 情哥爱妹生得好,妹爱哥哥劳动强。 万贯家财我不爱,只要哥哥情义深。 还有的是苦情歌,如泣如诉,略举一例: 一树李子半树酸,望断青山秋水寒。 日日摆好酒和肉,至今不见郎君还。 生活歌:生活是首歌 有家庭生活歌、社会生活歌、劝世歌三种类型。大多七言、五言,也有长短不拘的,或慷慨激烈,或情真意切,或深沉委婉。 家庭生活歌,有反映家庭和个人不幸生活的,如《多子苦歌》、《寡妇歌》、《光棍歌》、《老人难》等等;也有传授生活知识的,如《怀胎歌》、《十二月花歌》、《锁歌》等等;还有反映家庭伦理关系、教育子女的歌,如《十教子》、《孝敬父母歌》等。有一首歌抒发了旧社会农民种田没米吃的痛苦,催人泪下: 脚软难上背头岭,穷人难过六月荒。 丢下镰刀无米煮,锁匙难带家难当。 社会生活歌,展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图景。《乞歌》、《入境歌》、《算命歌》等,反映的是旧社会百姓受尽剥削的苦难生活。《福州谣》、《路途歌》、《沙县名目歌》等介绍的是地方风情和地理知识。此外,也有反映百姓苦中作乐的,如: 新官上任事头多,钱粮不管管山歌。 若是山歌管得了,文武秀才会断科。 劝世歌,则大多反映对人生的看法,劝人改恶从善,如《十劝夫》、《十劝郎》、《勤俭歌》等。虽然少数带有因果报应的迷信色彩,但大多有着积极向上的社会意义,如《善与恶》: 万贯家财不积功,到头着火一场空。 修桥铺路留阴德,善保儿孙福禄封。 仪式歌:歌谣里的民俗 有五言、七言等,句式长短不一,自由活泼。这些歌谣展现的是三明的民俗风情,既有浪漫美好的一面,又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有反映时令节俗的《时令歌》、《客家节俗歌》等,有反映婚嫁或建房礼俗的《娶妻歌》、《建房歌》、《上梁歌》等,还有诀术歌、祭祀歌等。它含有劝人行善的内容,寄托人们祈求平安祥和的心愿,如《合乡祈保》、《透三坟》、《憨山大师醒世歌》等。 仪式歌大多琅琅上口,如新娘下轿时的《踏米筛》歌: 一步行来一步香,二步行来隆吉祥。 三步行来生贵子,四步行来福寿长。 历史传说歌:哼唱的历史 三明历史传说歌内容丰富,通过男女对唱、弹唱和手抄唱本等形式,反映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其形式往往是七字句一气到底,多句换韵。如《花会歌》、《宣统歌》,《盘三国歌》等,像长篇叙事诗一样,情节引人入胜。还有的利用序数分节,将历史名人典故巧妙地穿插其中,如《十字歌》: 一字写来一条龙,三国出了赵子龙。 百万军中救阿斗,万人头上称英雄。 二字写来隔条河,杨家出了杨令婆。 令婆请到仙山药,百岁挂帅保家国。 三字写来分短长,桃园结义刘关张。 驰骋沙场肝胆照,孔明扶佐威名扬。 …… 儿歌:唱唱跳跳的童年 儿歌,在三明民间流传广泛,生活气息最浓,大致有游戏歌、情趣歌、动物歌、哄儿歌等等。其最大的特点是浅显易懂,好学好记。它以短句为主,句式灵活多样,往往口语性和方言性强。如沙县儿歌: 红霞红霞,尾鼎泡茶。(鼎:锅) 没茶料,杀鸡姆。 鸡姆嘟嘟跑,吵闹红的倒。(的倒:一种羽毛漂亮会叫的鸟) 这完全是儿童口语,用沙县本地方言念别有韵味。 此外,儿歌还将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寓教于乐。如: 月姑姑,月葫芦。 割把草,割把芦。 牛母吃一把,牛仔吃半束。 牛儿吃饱会犁田,犁了田地好种谷。 真是生动,形象。儿童在唱唱跳跳中,得到了娱乐和满足,也开始了对人生、大自然的认识和理解。 来源:客家祖地网 2012年11月27日 郑树钰 廖允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