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兴宁市石马镇是个美丽怡人的优美小镇,山川俊美,人文荟萃,崇文重教,素有文化之乡之美称。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的石马骄子从石马中学起步,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长城内外,接受更高学府的深造。 据了解,何子渊早年曾追随孙中山参加民主革命,是最早加入同盟会的盟员之一,在推翻满清封建帝制的历史大潮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5年,为纪念辛亥革命104周年、何子渊诞辰150周年,孙中山和平教育基金会主席孙穗芳博士,特带资倡建此铜像。正所谓古有教育先驱何子渊,现有石马新一代英才辈出之后起之秀,石马实乃人杰地灵,非同一般之地。 2015年10月29日,孙中山先生与何子渊先生携手同行雕像在兴宁落成。 石马镇以文化教育为本,一百多年来,散落小镇各处星罗棋布的客家围龙屋见证了多少石马人文俊杰的辉煌历史,一座座古民居里又飞出了多少美丽的凤凰,留下了多少励志故事,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但正是他们,就如同一座座璀璨夺目的文化灯塔,激励着一代代石马学子负笈前行,团结奋进,谱写了无数奇瑰、睿丽的华章。 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早年引进西方现代教育,倡导新学,开风气之先,宣传革命思想的教育先驱何子渊。很惭愧,直到今天,我才有幸拜读2017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张磊、何益军主编的《何子渊》传记。 史载,何子渊生于兴宁市、石马镇,清同治三年,公历1865年1月23日午夜子时,字临叔,讳东汉。他从小就聪慧过人,出口成章。在他七岁的时候,就与嘉应州著名经学大儒王凤五、何济初等对答如流,《春早》即由此而来: “布谷催耕早,雨淋三月三;田畴千里绿,夜静送蛙声……” 在何子渊的成长过程中,曾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名师指点,再加上他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在嘉应州院试中脱颖而出,以优异成绩获甲等第一名,被录用为廪膳生员(秀才第一名,同举人出身)。 不久,他就投身社会工作。因他年少老成,为人敦厚老实,做事沉稳干练,刚柔相济,很快便被县政府任命为督学,从而走上了顺风顺水的仕宦之路。但何子渊却不安于现状,思想前卫,敢于创新,善于吸收各种知识,从小立下大志,要成就一番事业。于是便有了石马第一所新式学堂的创办。 另外,何子渊还在父亲晖吉先生(兴宁劝学所首任总董)的支持、鼓励下,因势利导,利用各姓的祠堂、祖饷大力推广族学、义学,逐步淘汰八股私塾。短短十几年时间,齐昌大地兴教办学,尊师重道,蔚然成风。 由于何子渊从小好学上进,才思敏捷,随时关注世界大势,对西方文化和文明思想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很早就萌生了要出去了解西方世界,吸纳世界之长的想法。于是,在他年届弱冠那年,便决定赴美闯荡,考察西方现代教育。 孙中山先生孙女、孙中山和平教育基金会主席孙穗芳博士,梅州市政协副主席何梅林,兴宁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罗苑铭,何子渊嫡孙何蒸云教授,孙中山和平教育基金会副主席王祖耀先生等,为孙中山何子渊铜像揭幕。 经过几番周折和磨难,终于踏上了心驰神往的美洲大陆。一开始,子渊就被西洋文明深深震撼,但很快便冷静下来。在东西方强烈反差的对比之下,他萌生了要以西方文明来改良中式教育的想法,于是说干就干,开始着手对家族学堂进行教育革新的大胆尝试。 他发现西式教育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协作、实践”精神,而中式教育有时却会禁锢学生的个性发展,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欠缺独立思考能力。于是,便产生了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培养的构想。同时,文理并举、文理结合的课程设置也开始着手实践,并一直延续至今。 子渊大胆创建新的教学体系,比如“班主任负责制”、“男女同校”等措施,当时就被很多新式学堂所采用和借鉴,成为西式学校的范本,这也是新式教育的一个发端。 何子渊最早创办的西式学堂是清光绪十一年(1885)六月创办的“倚南洞小学”,校址就在柳塘杨屋对面。后来,他相继参与创办了同仁学校、兴民学堂、兴宁简易师范科等西式新学制学校。1904年,何子渊又主持创办了石马两等公学(石马中心小学)。 正可谓“聚百里之志士,开风气于一方”,创现代教育之先河,为中华文化的振兴、现代文明的发展打下了厚实的人才基础。 1905年9月,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压力下,颁布停止科举考试的“新政”。随着现代教育革新的不断深入,很多怀抱救国救民之志,思想活跃、锐意创新的社会精英和青年才俊,随即脱颖而出,这也为后来风起云涌的民主革命积蓄了巨大能量,同时也为辛亥黄花岗起义、湖北武昌起义输运了大批人才,为起义胜利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品读何子渊的历史,我心中不由得对渊公肃然起敬,惊叹他广阔的历史视野,以及超人的睿智和胆识。无论是石马儿女多奇志,还是围龙屋里出凤凰,这些世事烟云变幻中的点点滴滴,都与何子渊长期努力办学,引进西方现代教育分不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事实证明,我们石马虽穷,但确实是人才之地,文化之乡。究其原因,皆与渊公早年的教化以及该乡民众重视教育息息相关。何子渊是我们石马镇的骄傲,他的精神更值得我们现代人去学习和弘扬,弘扬这位可歌、可敬、可佩的文化先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传奇。 书不尽何子渊的传奇人生,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他锐意学习革新、吸纳世界之长的精神;他致力科教兴邦、启迪现代文明的气魄,都将激励后人砥砺前行,勇攀高峰!作者:宛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