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客家人出洋的主要原因来自政治方面的压力,每当他们抗击侵略或反抗黑暗统治失败后,便向着茫茫大海进发,汹涌的波涛挡住了追杀者的视线,留给幸存者的是生的希望。西方殖民者将掳掠来的华人当作奴隶,变相贩卖出洋叫做契约华工,这是华侨史上最悲惨的一页。 从1852年到1858年,从汕头掠运出洋的苦力共有4万人。光绪二十九年(1893)可以看作是清政府华侨政策的分水岭。经过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大臣薛福成的奏请,光绪帝批准取消海禁旧例,听民出国,在海外不论居住久暂,概许回国。从此出国者不绝如缕,水客十分活跃。 184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矿,大批中国人前去“掘金”。金矿挖尽后,华人又开始在美国修建西部铁路,但在排华法案的限制下,许多华工一直无法取得美国公民身份。1906年,加州发生大地震,大量移民文件记录丢失,美国政府只得允许民众:只要承认自己是公民,便可恢复“公民身份”。 为了使家乡更多的亲人来美国圆梦,有公民身份的华人在向政府报告原居地亲人时,一般都会多报一些,多出来的名额委托有关人士“出售”。一些人在承认自己是该公民的家眷和改姓的前提下,购买名额成为美国移民,此乃“买纸”出洋,购买者就成为“买纸仔”。 自由出洋的客家人多去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和印度等位于中国以南的国家,因之称为“下南洋”。粤东闽西客家人多取道韩江水系直达拓林、樟林等港口搭乘红头船出海。粤东北的客家人出洋几乎都要经过梅州松口,在广大华侨心中,松口是他们漂洋过海生离死别的一个驿站。 客家人分布到了海外五大洲81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多数人聚地而居,按照祖籍家乡的习俗建起宗祠、寺庙,成立各种宗乡会馆、私塾或华文学校,逐渐发展成为富有中华文化特色和传统习俗的华侨、华人活动中心,通常被称为中华街或华人区,习惯地称为唐人街或华埠,旧金山、纽约、新加坡、曼谷、雅加达、槟城、堤岸等地的唐人街举世闻名。 客家人几乎都会加入会馆组织,会馆依华侨的原籍建设起来,或为一省,或为一府,或为一县,所谓“南洋随地皆有会馆”。越南堤岸有嘉应会馆,印尼巴达维亚有中华会馆、华侨公会以及嘉应州、惠州、镇平、大埔、石扇、永定、漳州各地会馆等。马来西亚境内有超过70间的客家会馆。 在新加坡客家群体中,大埔人可谓是一家独大,据说有20余万人。客家人李光耀领导了新加坡的独立建国运动,他原籍大埔县高陂镇党溪楼下村,属第四代华裔,其大儿子李显龙为新加坡现任总理。 越南现有客家人约20万,仅祖籍大埔的侨胞就有8万多人,主要集中在胡志明市及湄公河三角洲一带。越南海宁省(广宁)原居住着大批客家人,他们是17-20世纪期间从广东的钦州、廉州(北海、合浦)、防城、灵山一带先后移居而来。法殖民当局因这些居民不懂安南语(京族语),其语言、习俗和生活方式都是中国汉人式的,最后以其务农种地“职业”为依据,称之为“农人”,并又因习惯书写为人字旁的“侬”。 泰国华人730万,其中广东籍人占80%以上,粤籍人中又以潮汕人和客家人为最。客家人一半居住在以曼谷为中心的京畿地区,一半散居泰国内地,以泰南的合艾、勿洞两埠最多。在曼谷立业最为成功的客家人首推泰国金融巨富“伍氏家族”,其数代是20世纪泰国著名的侨领和金融界举足轻重的人物。泰国前总理他信的曾祖父邱顺盛,本是广东丰顺埔寨镇塔下老寨村人,约1878年移民泰国。 1851年,澳洲维多利亚州巴拉腊特和新南威尔士萨希尔溪发现金矿的消息传遍广东城乡,当时澳洲被称为新金山,以区别于美国的旧金山,客家人开始前往,华侨人数迅速增加。大溪地坐落于南太平洋上,正式名称为法属玻里尼西亚,华人基本上是客家后裔。 过了马六甲海峡,一入印度洋,便是历史上中国人称作西洋的广袤地域,包括南亚次大陆、阿拉伯世界、非洲及欧洲都在其范围之内。20世纪60年代初中印战争前,印度华人最多时有10万人,广东人占80%,其中梅县人占43%,主要生活在加尔各答、新德里和孟买。移居非洲的高峰期是在清朝末期。华人在塞舌尔的历史有一百多年,以广东顺德人和梅州人为主。遥远的欧洲经济发达,吸引着客家人前去谋生。 印度尼西亚现有华人约2000万,其中客家人800万。印尼客家人主要分布在爪哇的雅加达、三宝垄、泗水、万隆,苏门答腊的占碑、巨港、棉兰,婆罗洲的坤甸、山口洋,苏拉威西的孟加锡,摩鹿加群岛的安汶、邦加,勿里洞以及帝汶岛东部。他们在印尼城镇普遍以经商为主,在乡村及种植场里则以种植树胶、椰子、烟草为多。 1770年在东万律发现新金矿后,几乎每年约有3000华工来到西婆罗洲,从喃吧哇转移到坤甸、邦戛、三发等地。罗芳伯在家乡嘉应州科举考试失败后,出海闯番,来到婆罗洲岛。1777年,罗芳伯将“公司”改为“兰芳大总制”,是一个有完整主权的共和国自治政府。大埔西河家境贫寒的张弼士,跟随水客来到了南洋荷属巴达维亚城,经过二三十年的艰辛打拼,最终从一个牧童成为千万富商。 马来西亚2700余万人口中华人将近三成,650余万华人中,客家人占150万。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怡保、吉隆坡、沙登、槟城、吉打北部、森美兰、沙巴等区域。主要来自惠州、嘉应州、揭阳、永定等地。当年在客家人中广为流传“千辛万苦出南洋,一片大海水茫茫。敲锡屎来割橡胶,积存些钱寄家乡。” 来自广东惠阳淡水镇周田乡的叶亚来,经苦心经营,使原来不满千人的矿区吉隆坡,建设成为马来亚早年繁荣进步的大市镇,奠定了以后作为国都的基础,因而人们称他为吉隆坡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