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歌、客家童谣,是童年的歌唱,是孩子始于摇篮的教育,它具备任何动画、玩具所不可替代的体贴心灵滋养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客家山歌、客家童谣的渗透的。 结合轻快活泼的音乐唱童谣显然比单调的吟唱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以童谣为歌词,配上幼儿熟悉的曲调,也可以用快板、钢琴等为童谣伴奏。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利用多媒体制作生动易懂的课件,结合多媒体手段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伴着童谣和配乐即兴表演山歌内容,并且创设情境表演,满足幼儿参与和表现的愿望。 在节日中渗透客家山歌、客家童谣。为了让幼儿了解客家风情,在节日中我们安排了各种形式的山歌、童谣等娱乐性活动。学习用客家山歌、童谣来表达节日的快乐和客家习俗的特点,感受到客家山歌、童谣的趣味性,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客家山歌、客家童谣的韵律和曲调风格,结合传统节日的庆典活动,学习相应的客家山歌、童谣,弘扬客家民间文化。 客家山歌、客家童谣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实现的。我们可以通过童谣的游戏化、情景化和生活化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组织幼儿学习童谣《羊子咩咩》时,在引导幼儿学会童谣的基础上,将童谣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在幼儿面前,使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童谣的内涵。幼儿玩得不亦乐乎,情绪高涨,主动性可得到很好的发挥。 客家山歌、客家童谣还可以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利用每天晨练和户外活动环节,和幼儿玩一些童谣游戏,如《拉大锯》、《洋尾子》等童谣,既激发了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又让幼儿学习、感受了民间童谣的趣味性。这种教育形式幼儿乐于接受,效果比单纯说教好得多。 还可以通过环境和区域来影响孩子们,让他们感受浓浓的客家文化。师生们共同布置了浅显生动的童谣墙,把学过的童谣展现在教室里,通过多种灵活而丰富的形式,让幼儿在自主的环境下受到熏陶。环境、区域活动是开展山歌、童谣活动的延伸和补充,随着山歌、童谣活动的开展,我们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及需求在活动区投放了许多有关山歌、童谣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进一步学习、巩固。 善于寻找教育活动之间的关联,探索山歌、童谣的教研活动综合化的突破口,将知识性、趣味性、情境性和活动性有机结合起来,在孩子们心中从小播种喜爱客家文化的种子,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让客家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梅江区实验幼儿园 伍美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