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群由大龄农民组成的红歌队,没有音乐背景,没有专业指导,但他们把红歌唱响整个山乡。 这是一个自发组织的民间团队,没有经费来源,没有音乐设备,但他们却让东固红歌走出了江西。 这是一支红色文化的宣传队伍,没有自我渲染,没有浮夸炒作,但他们却走家串巷,搜集原生态红歌,凭着满腔的热爱与激情,一坚持就是五年,默默地传承着东固原生态红歌……
■本报记者刘丽萍 文/图
水滴石穿沉积淀 竹片敲打着铿锵有力的音调,客家方言轻唱着传统的民间红歌,没有绚丽的舞台,没有惊艳的服装,这支红歌队的成员却沉浸在美妙的歌声中……这便是青原区东固农民红歌队演唱的情景,也是东固旅游景点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此,记者特意走进了红歌队,去聆听红色之音。 这支东固红歌队成立于2010年5月26日,以学校老师、个体工商户、下岗职工、退休职工和农民为主要成员,其中女演员占百分之九十,且都是家庭主妇,年龄跨度在40岁至60岁之间。他们立足于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广泛搜集和记录本地原生态红歌,传承原生态唱腔,用客家话和畲族话以清唱的形式将原生态红歌保留下来。在红歌队成立之初仅有一人,经过四年的积累沉淀,时至今日,红歌队已经发展至14人的规模。
四年的坚持,他们欢乐过,迷茫过,欣慰过,消沉过,一路走来,时间见证着他们的成长。没有舞台,他们便租住在破旧的私人地下室里演唱;没有音响,他们便自打节拍清唱;没有打印机,他们便用双手一字一句地抄录乐谱;没有掌声与鼓励,他们便手拉手相互鼓励与支持……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农民,没有音乐功底,没有老师指导,低起点注定要付出更艰苦的努力。据东固红歌队负责人赖明娟告诉记者,从成立之初到现在,每逢圩日,队员白天在地里劳动,晚上利用休息时间聚集在一起练习歌曲,无论刮风下雨,四年来,天天如此。据了解,有的人要从十几里路远赶来排练。从不识谱到登台演出,从不懂旋律到自己创作歌曲,他们历经千辛万苦。
筚路蓝缕谱乐章
为何一群田间地头的农民想着要唱红歌?这引来了其他人的疑惑与不解。
“田里头的农活都没时间干,还有时间去唱歌!”“这真是一群疯子,没事唱什么歌,还不如打两盘麻将!”“唱歌都是艺术家干的事情,农民凑啥热闹。”众多质疑的眼光聚焦在这支另类的队伍上。究竟是什么动力支撑着红歌队一路前行?为何红歌队四年来逐渐壮大?赖明娟告诉记者,东固拥有大量的红色资源,假设他们这一代不把原生态的红歌传承下来,也许下一代再也听不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红歌也将随岁月消逝。况且,东固的战士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多少人牺牲在战场上,为他们献上一首歌,一首属于他们的红歌,是后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再苦也要迎难而上。
随着时代的发展,原生态的红歌容易淹没在时尚的音乐中,挽救原生态的红歌势在必行。为记录即将逝去的红歌,他们走家串巷,经常跑到老表家聆听上了年纪的老人唱红歌,时而提笔记录,时而轻声哼唱,时而虚心请教。红歌队员就如一个考古专家,耐心地记录每一个音符与节奏,随后,再将其整理成歌,以便流传。
如今红歌队已收集和创作东固红歌、山歌达二百余首。其中创作歌曲《守哥回家待何年》被收录到《红歌?中国??全国大型原创新红歌作品精选》一书中,并且由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制成CD唱片向全国出版发行。歌曲《畲乡竹筒响万家》在2012年中国社会音乐研究会主办的《神州歌海》全国群众创作歌曲展评中获得银奖。
传承离不开传播,传播需要舞台。近年来,东固红歌会积极参加青原区文广局主办的“青原区农村文化送戏下乡文艺演出”活动。多次在富滩、值下、?陂、新圩、富田、东固等乡镇演出,把歌唱给老百姓听。没有交通工具,他们就用摩托车、电动车把舞台道具一点点带到乡下。
“我们下乡演出一唱就是几个小时,记得唱得最久的一次是唱了四个小时,都是拖着疲惫的身子、沙哑的嗓子回家。”赖明娟说道。尤其是冬天寒风凛冽之时,送戏下乡是最艰难的。舞台简易,无保暖设施,队员们手脚常常冻得开裂。
有心栽花花终开
不为报酬,不为名利,只为一个爱好、一种坚持。条件艰苦简陋,但他们内心却充实快乐。“我们并不是为了出名,也并不是为了谋利,像我们这把年纪的人求名利有何用。我们只是想做自己喜欢做而又有意义的事情。”赖明娟说道。
曾几何时,他们迷茫过。没有乐器,排练一首歌无从下手,他们想过退缩、放弃,但每一次的思想消极都会在队员齐聚一心的鼓励中烟消云散。正因如此,他们才一坚持就是四年。然而,原生态红歌带给他们更多的是欣慰与满足;当一首红歌歌谣唤起了老人童年的回忆时,当老人随着节奏一起哼唱时,他们的内心是暖暖的。
因为坚持,所以飞跃。随着时间的推进,这支农民红歌队的行为感染了许多人,他们在成立两年后,青原区文化部门提供了相关赞助,解决了不少难题。更重要的是,他们从没人认可,没有掌声的小世界走上了真正的大舞台,飞出了东固山乡。
2011年2月,在深圳市南山区“老区特区心连心文艺演出”现场,东固红歌队用一首首本地红歌赢来众多喝彩。赖明娟说,这是红歌队第一次出省表演。自此以后,他们常受邀去省内外演出。2011年4月他们代表吉安市参加“江西省首 届畲族文化艺术节”演出,荣获山歌组一个二等奖和一个三等奖,为吉安赢得荣耀。2012年2月在?陂古村参加迎接中央领导李长春来江西调研,演唱了东固红歌《十劝郎》,得到了李长春的高度赞扬。2013年7月派员参加电视剧《领袖》拍摄剧组,在武汉为该电视剧插曲《兴国山歌》配曲主唱。
这支由农民组成的红歌队厚积薄发,终于走上了大舞台,唱出了东固山乡的风采。即便如此,红歌队经费来源仍然是困扰其发展的制约因素,条件艰苦的现状并未有多大的改善,但红歌队员对未来却充满期待,共同的原生态红歌传承梦将指引他们继续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