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一种山歌,是客家文化的精髓之一,主要流行于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地或国的客家人当中,主要靠口头创作,随意而出,是客家音乐的代表。
歌词形式多为七字仔,讲求平仄、押韵,但并非全部的字都严格要求平仄。特色是即兴、融合客家人生活题材且擅用隐喻与双关。
客语流行音乐
客语流行音乐,是以客家语创作、演唱的流行音乐,又称现代客家音乐。主要流传分布于客家人聚居的区域,包含中国广东省东部、台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客语区以及其他的客家民系聚居地,其中又以台湾的客语流行音乐最为蓬勃发展。
采茶戏(三脚采茶戏) 采茶戏是流行于中国南方的一种民间小戏,其音乐基础为民间采茶时所唱的采茶山歌,与花鼓戏有相当的关系。 采茶戏的最初仅是采茶歌曲,在民间传唱,后被引入年节的社火等活动中,或作为沿街表演,逐渐配上舞蹈,最后结合剧情的演出而成为小戏的一支,其发展成形清代,依流行的不同地区,可分为江西采茶戏、安徽采茶戏、广东采茶戏等。著名的黄梅戏即是由采茶戏的一支所发展出来的。
平安戏(收冬戏)
平安戏是客家人农村生活中,偷得浮生半日闲的重要休憩活动。每年的第二期稲子秋收后,大约在农历八月半(国历十月十五日左右),客家人都会有做“平安戏”的传统习俗。
传说这个由来,是为了答谢三官大帝之一的水官所致,故平安戏除了有祭祀三界公(天官、地官、水官)的风俗外,就是要有戏班演戏酬谢神明一年来的守护与保佑,并祈求来年也能“风调雨顺,国泰平安”。这种藉由戏剧,向神明祈福每年都能平平安安渡过的民俗,称之“做平安戏”。
木偶戏 根据出土文物与历史资料显示,傀儡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具有表演功能的戏剧。据说古代葬礼中用来殉葬的“俑”,与傀儡戏有直接而深远的关系。
客家八音 客家八音,台湾的客家音乐,分布在桃、竹、苗及南台湾高雄美浓、屏东县等地,是客家人发展出的特有音乐文化。其中以苗栗地区的客家八音最为著名。目前于学校社团、社区、业余团体都有客家八音。
广东汉剧(广东客剧) 汉剧(也称广东汉剧)是一种传统客家戏剧,也是客家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品种之一。该剧种主要流行于粤东、闽西、赣南等地部分客家地区,演绎以中州古调为准,发音近似于现在的普通话。
山歌剧 山歌剧的演奏乐器是现代西洋乐器,西洋乐器的乐音风格与山歌的曲调配合得太完美了。云南山歌剧把西洋乐器与中国民歌民谣配合得和谐、传情达意。以前中国的山歌剧的演奏乐器是二胡、笛子、唢喇、琵琶、筝、扬琴、鼓、钹、锣等等中国的传统乐器,如湖南的花鼓戏、江西的采茶调、桂林的彩调。
踩马灯
流行于闽西长汀县。踩马灯的内容大多是以爱情为主题,表现农村青年男女相互爱慕之情,格调活泼、清新、诙谐、表演时男女各半,男的农民打扮,腰扎彩带,右手持扇子;女的装扮接近古装戏花旦,双手各拿一条花手巾,场面灵活自由安排,表演动作朴素简单,常见内容如看花灯、划船、挑担等,有农村生活写照特点和浓厚的乡土气息,是群众喜闻乐见,并能随时参与的一种舞蹈。
渡台悲歌 渡台悲歌是清朝一首描述客家移民渡过台湾海峡到台湾辛勤开垦的诗歌,作者姓名已亡佚,所使用的语言为客家语饶平腔。渡台悲歌是由黄荣洛于1986年在新竹发现,原稿为手抄本,是台湾文学的重要资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