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州是客家人最集中的居住地之一,也是客家山歌剧流行最广、表演团体最多的地区,梅县山歌剧团就是其中一支比较知名的文艺团队。近日记者走进该剧团,探寻感受客家山歌剧的独特魅力。 “梅县山歌剧团成立于1958年,几乎和山歌剧种同时兴起。”曾任梅县山歌剧团团长的马苑华向记者介绍,客家山歌剧以客家话演唱,唱词及音乐唱腔极具山歌韵味,文本唱词吸收客家山歌修辞手法,极具个性特征。在表演上强调唱、做、念的同时突出歌舞性。 天生一副好嗓子的马苑华从小就爱唱歌,1982年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了梅县山歌剧团,“在六七十年代梅县山歌剧团已很有名气,报考这里是很多本地文艺青年的梦想,当时剧团创作山歌剧《挽水西流》已在海外广泛传播。” 《挽水西流》是梅县山歌剧团早期创作的经典剧目之一,1962年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海内外播出。该剧讲述的是民国时期客家人下南洋谋生的一个故事,剧中的阿旺是众多那个时期下南洋谋生侨胞海外经历的一个缩影,一些经典唱段至今仍在客家地区及东南亚国家传唱。 九十年代初随着流行音乐的兴起,剧团和山歌剧的发展受到了不小冲击。很多演员选择了跳槽,马苑华临危受命当了团长,开始探索发展新机遇。 近几年由于国际间文化交流活动的增多,国家对有地方色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越加重视,梅县山歌剧团迎来了新的发展生机。在不断的创新中,加入了更多的生活元素和流行元素,涌现出了众多优秀作品,还多次受邀到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交流。 “看到泪流满面的海外客家乡亲,我第一次感到客家山歌还有这样的力量。”回忆起剧团2006年去印尼演出时情景,副团长廖明星说。 2006年,受马来西亚举办第三届客家文化节活动邀请,剧团在马来西亚进行了巡回演出,历时18天,遍及马来西亚七个州十二个省、市,剧团用山歌剧、相声、五句板等多种表演形式,讴歌了客家人的创业史和客家精神,受到当地人们的广泛好评。 2008年梅县山歌剧团创作的山歌剧《围屋旧梦》荣获第十届广东省艺术节戏剧类三等奖,2013年该剧团的大型山歌剧《合家福》荣获第九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 梅县山歌剧团目前有39名演员,每年演出60场左右。为了更好地发展和保护山歌剧种,2012年剧团进行了改制,成立了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目前正准备培训全县中小学音乐教师,让客家山歌和山歌剧一代代传承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