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司法所长学客家话“密码本”网上走红 一张行军床、一盆绿色盆栽,徐全英办公室最醒目的两种物件时刻提醒着访客她的忙碌和雅趣。她的工作身份是成都新都区石板滩镇司法所所长,在网络上,她还有一重身份,一位以一本神秘密码本走红的另类基层公务员。 日前,记者走进新都石板滩镇司法所,一探这位神秘密码本主人背后的故事。 密码本网络走红“火星词汇”引网友猜测 “哪个来帮我翻译下这本神秘密码本,写的是汉字,看起来却完全是天书。”日前,一篇名为“徐全英的密码本谁来帮我破解它”的网帖在网上引发讨论,登上热议话题榜。 帖子中晒出的照片中“牙个”、“屋哈”、“尼江”等词汇,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网友纷纷跟帖求发帖人揭秘:“这些像密码一样的词汇到底写的什么?” 发帖人介绍,这些看起来像火星文的,其实是个词汇本。里面看起来神秘的词汇,其实是类似音标的一种记录,方便记忆对应词语的普通话发音。 这个“密码本”的主人叫徐全英,是新都区石板滩镇司法所所长,正是她写下了这本“徐氏独创客家话翻译本”。“你看,‘牙个’是‘我的’的意思,‘屋哈’是‘家里’的意思,‘尼江’是‘你说’的意思,”徐全英耐心地给记者解释这些词汇的意思,“这都不知道是第几本了,”扬了扬手中才没写几页的新密码本,徐全英笑了。 调解家长里短学会客家话扎根基层 眼前这个大眼睛、笑声爽朗的女子已扎根石板滩镇7年多。1999年,从部队转业的徐全英来到新都区司法部门工作,在基层科分管各乡镇行政管理。2007年,已经有一个3岁女儿的她被组织分配到了石板滩镇,任司法所所长。 祖籍苏州的徐全英一口普通话,后来也学会了四川话。但到了石板滩后,她犯难了,这是一个客家人聚居地,当地95%以上的群众是客家人,平时交流都说客家话。 “做司法调解和普法工作全凭一张嘴,不会客家话还怎么开展工作?”较真的徐全英主动走入群众,主动学习客家话。 “因为语言不通闹了不少笑话,”徐全英说,一次有个群众说她“尼该个宁嗯好聊”,她以为别人说不想跟她说话,急红了脸,结果别人的意思是“你这个人不好耍”。不仅勤说,她还勤记,一下子记不住的词汇就标成词语记下来,这也有了后来网上走红的”密码本”。
一年多下来,群众对这个认真说着生疏客家话的司法调解员也很有好感,有了麻烦总是第一时间想到她。 工作如鱼得水遭女儿抱怨的“凶妈妈” 司法调解的工作有多难?徐全英说,多年工作下来,她总结了一套工作经验,即“会看”、“会听”、“会想”、“会说”还得“会写”。一进门就扑倒下跪大哭的、大着嗓门威胁不调解好就要政府好看的……面对形形色色的状况,徐全英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让群众心服口服。 说起工作,徐全英是自信从容的。但谈起家庭,健谈开朗的她却一下子显得词穷。女儿平时放学后会去寄读学校,晚上8点过等她来接;周末时候,女儿常央求妈妈带她去打乒乓球逛公园放风筝,徐全英总是为难地找各种理由推脱。 “不是我不想去,我很想带女儿去,但精力有限身体吃不消了,”去年,徐全英被查出心脏右心室增厚,今年腿脚又出了毛病。 长期奔忙在基层的田间地头,她见到老百姓总是一张乐呵呵的笑脸,但回到家里,女儿却不时抱怨她,“妈妈,你在外面总笑呵呵的,在家对我却凶巴巴的。” 24小时在线方便调解从不关机 接受采访的当天,徐全英的日程排得满满的。上午到村里处理一起邻里纠纷,回到单位调解了两起事件,中午着急扒了两口饭,马上又要准备第二天成都“我最喜欢的司法助理员”颁奖仪式,到时她将代表成都司法系统在现场与群众互动。 “工作这么多年,最让你开心和有成就感的事是什么?”徐全英说,其实很简单,就是每次调解完,群众开开心心从她的办公室离开时,看到老百姓脸上舒心的表情,她最有成就感。为了让更多的群众及时和司法所沟通,徐全英还创新工作方法,开通了视频法律工作室,通过网络QQ视频沟通的方式为群众普法解忧。 群众的忧解了,徐全英的工作量却加大了,不分白天黑夜地开着QQ,遇到群众需要时,晚上回家也对着电脑开展工作。说话间,她的手机响了,徐全英接过手机,笑着说,我这个手机24小时不关机的。华西都市报记者罗琴见习记者殷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