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话把“胡须”叫做“须ɡu3”,如“介只男古佬须ɡu3死多”“佢正在剃须ɡu3”。有山歌唱道:“山歌算来系正格,祖公厅下都唱得;大郎叔公系敢话,同佢须ɡu3挷呀撇。”
“须ɡu3”一词,通常写作“须菇”或“须姑”。
把后缀词“ɡu3”写作“菇”,我不理解,很不理解,不知有什么讲究?不错,客家话将冒芽叫“长菇”,如“蒜仁生菇哩”“芋卵生菇哩”,刚长出的短毛、绒毛叫“毛姑”,发霉也叫“生菇”。但胡须则是不论长短、多少一律叫“须ɡu3”,应该不适用这个“菇”字。
至于将“ɡu3”写作“姑”,一看就知道是白水字。
“须ɡu3”不宜写作“须菇”“须姑”,又应该写作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牲畜雌性叫“牝”,雄性叫“ɡu3牯”,如牛牯、羊牯、狗牯……客家人也喜欢把男子叫做“某某ɡu3”。人不是畜类,将“ɡu3”写成文字,当然是要去掉“牜”旁的,因而写作“某某古”,如“耀华古”“学佬古”“胡须古”“癫古”“呆古”。既然男性叫“古”,而胡须又是男性的标志性体征,那么将胡须叫做“须古”,难道不是情理中的事吗?
再者,客家话对五官的称谓多附加有一个性别后缀词,如“耳公”“鼻公”“嘴嫲”“舌嫲”。那么,附着在五官之一“嘴嫲”上的胡须,加一个性別后缀词“古”而叫“须古”,难道不更是情理中的事情吗?
因此,我主张将“须ɡu3”写作“须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