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民间音乐“石岩客家山歌”与“应人石传说”完美结合,打造的客家山歌小戏剧照。
羊台叠翠,风中流云,山中花开,放牛归来,石岩街道依山傍水的旖旎风光孕育了一份柔情之音——客家山歌。改革开放,城市发展,喜动于心,发为歌声,当下,客家山歌成为歌颂生活美好,宣传党的政策的清正之声。
2007年,石岩客家山歌载入省、市、区、街道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昨日,今年75岁高龄的“石岩客家山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池官华依旧可以随心地向记者吟唱起一首首山歌。他说,粤语有粤曲,京腔有京剧,潮汕话有潮剧,客家山歌,记录的是客家人的情怀,客家人的声音。
溯源 客家人的山水情怀 传说很久以前,石岩有一座大山,叫阳台山(现名羊台山),山高林密,常有野兽、强盗出没伤人。人们在山上砍柴、摘木梓及田间劳动时,或为寻觅同伴;或为消除疲劳对歌打趣;或表男女爱慕之情等,都用高声歌唱的方式来表达。于是,石岩客家山歌在劳动生产中产生了。
池官华回忆,15岁的时候,他了解到同村有一位叫池生的50多岁的老人家懂很多山歌,就去向老人请教。于是,每到晚上,在禾尚岩山下,老人就开始教他唱山歌。白天,池官华在山上砍柴、放牛的时候反复吟唱。累的时候,山歌可以解乏;烦的时候,山歌可以解忧。池官华对山歌的兴趣越来越浓。池官华说,客家山歌凝聚了客家人的文化精髓,让人感到客家人的朴实,不忘本,山歌是客家人灵魂的声音。
吟唱 挖掘出演唱曲调22种 石岩客家山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地方风格。2008年,石岩街道办通过对池官华等5位不同演唱风格的老艺人的全面挖掘,共发掘出演唱曲调22种。山歌内容主要以抒情为主,歌颂美好爱情的内容也占了很大比重,其中擂台斗歌是客家山歌最精彩、最激烈、最能吸引人的一种演唱形式。
专家分析,由于石岩客家山歌是在当地的羊台山下产生的,常出现在深山密林或田野山坑,为求传得远听得清,一般音调高扬,声音绵长。其最高音往往在第一句中就出现,起到先声夺人或呼唤的艺术效果,然后逐渐下行至主音结束,这对研究古代音乐及客家山歌音律艺术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石岩客家山歌是山歌的一种,对研究客家先民一千多年前的先后五次大迁徙过程中,长期以来与当地土人相处、互相取长补短、与南方各地的土语山歌互相混化与影响的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承 传承试点基地去年挂牌 在石岩街道办的重视下,客家山歌在传承中发展,绽放出了迷人的魅力。
2005年,石岩街道办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并对石岩客家山歌口传吟唱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录音、录像等手段给予保护,并妥善保存。2006年6月,石岩客家山歌代表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保护项目之一,获得高度关注。2007年,石岩客家山歌载入省、市、区、街道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石岩街道办将民间音乐“石岩客家山歌”与民间故事应人石传说完美结合,精心打造成一台客家山歌剧。2009年11月,该剧荣获广东省第六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金奖。
现在,在石岩,客家山歌依旧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近年来,池官华走遍石岩的社区,用山歌弘扬社会正气,传唱美好生活。为进一步推动和发扬客家山歌,2013年1月8日,石岩客家山歌传承试点工作基地在官田学校正式挂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