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公历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大暑为大热。这时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客家民间过去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米饭。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民间还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膳食纤维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民谚说,小暑黄鳝赛人参。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的是黄鳝。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夏季往往又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所以,小暑吃黄鳝,比人参还管用。(罗本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