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前有一种叫洗磨石、钎碗的职业。“洗磨石”不是用水洗,而是地方方言,意即是修理。 砻是碾米的工具,石磨是加工米豆类的工具。石磨的制作:是将上下两部分石面磨平,将朝内的石面,按分字形,有规则地刻成一个个小指头那么大的斜面凹槽,底部的磨盘中间安上一个硬木磨心,上部石磨顶部开有一个小圆孔,以进米、麦、豆类…… 石磨可打浆、磨粉。上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吃的麦粄、发粄、煎圆、年糕、豆腐及饭店中的包点、副食品,都是用石磨磨成粉才能进一步加工。石磨用久了会将内部凹槽磨平,必须将石磨进行修整,修整过程就叫洗磨石。有些初学洗磨石的师傅会将石磨修成反方向,则加工中的米、豆,不能从石磨中出来(叫夹磨),因此闹出笑话…… 那时,盛菜饭的碗不像现在能在陶瓷上写上印记,只能后天加工,如在中间钎上××印记作为识别(公共的写上公字,私人的便钎上个人名号)。 洗磨石、钎碗的工具比较简单,是由一个铁锤和几个钢钎,加上一些钎碗用的黑色颜料即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钎碗做印记已可在烧制中完成,石磨的功能和作用也已为现代的打浆机、磨粉机所取代。如今“洗磨石、钎碗”的手艺,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文/林作尧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