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客家奥运情》。在2006年的多哈亚运会上,中国男子曲棍球队在曲棍球比赛中获得亚军,赢得了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入场券。在这支队伍里面,有一名队员来自广东梅州,他的名字叫骆方明。今日的节目为您介绍我国男子曲棍球队的主力队员骆方明。
1983年,骆方明出生于广东兴宁市城北骆屋。上二年级时,他的启蒙老师慧眼识才,把他选中,让他到兴宁市业余体校里训练足球。虽然当时他只有9岁,但是不论下雨还是烈日当空,教练和同学都可以看见他在操场上苦练足球的幼小身影。正规的训练使他从小就锻炼出较强的体魄。1997年,骆方明随队参加了广东省少年足球锦标赛,并获得亚军。因为在比赛中的出色表现,骆方明被选入佛山足球俱乐部。后来俱乐部被转卖给厦门队,骆方明只好回到家乡。 1998年初,骆方明迎来人生的一次转机。当时广东省曲棍球队到兴宁来挑选队员,体能素质各方面都过硬的骆方明被选中到广州试训。在父亲眼里他是一个有志气、有毅力的孩子。在广州训练时,没几天就过年了,在春节三天假里,省队那些老队员都出去走亲戚或者看朋友,训练基地就只剩下他一个人。当时食堂也不营业了,他就瞒着家人自己在外吃方便面过年。经过又苦又累的试训期后,只有骆方明一人坚持了下来,1999年他正式成为广东男子曲棍球队中的一员。 成为正式队员后的训练更加辛苦。艰苦的训练曾让当时年仅15岁的骆方明产生了退队的想法。为了鼓励他坚持下去,每个月他父亲都会抽出时间到广州看望并鼓励他。在父亲的鼓励和家人的支持下,骆方明逐渐调整好心态,而且决心干出一番天地来。在省队,骆方明深深知道,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因此,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训练时刻苦努力,同时虚心向老队员学习、请教。每天8个小时的训练结束后,他还经常拖着疲惫的身体加班加点训练,深得队员和教练的赞赏。 一位辽宁的教练称赞他说:“这个客家孩子能吃苦,又自觉。在曲棍球训练中进步很大。”通过教练的指导和自身的刻苦训练,骆方明成为广东省曲棍球队的主力队员。2003年,他被国家男子曲棍球队选中,成为其中最年轻的一名队员。2004年他顺利进入了国家青年队,而且当上了队长,带领国青队的小伙子们转战国内外,取得较好的成绩。在国青队,骆方明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他能攻能守,既可当前锋,也可当后卫,是一个技术比较全面的曲棍球选手。2005年,他披上了国家曲棍球队的战袍。在韩国教练的率领下,先后获得东亚运动会和亚运会比赛的亚军。 骆方明获得的成绩不但与教练的指导、自己的努力分不开,还与家人的默默支持分不开。2006年亚运会结束后,骆方明回家休息了半个月,就归队去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波兰等地参加训练。训练的日子虽然艰苦,但骆方明总不愿向家人提起。家人也知道他的脾气,除了在比赛前关注他的精神状态,其他的事情只要骆方明不说,家里人也不过多询问。开明的父亲说:“国家队里训练量大,而且纪律严,他不可能经常打电话回家。每次打电话回家都只是和我们说他参加比赛的情况,很少提到其他的事情。就连去澳大利亚训练受伤了,他都不肯跟我们说,怕我们担心。后来我们是从教练那里知道了他受伤的消息。”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骆方明进入体坛参加的首届奥运会,我们期待他能在这个绚丽的舞台上赛出水平,为国家、为家乡、为亲人争光。 听众朋友,我们这期的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再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