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邪”,俗称“送鬼”。 如果哪家家庭成员有疾病,久治不愈,家人就会联想到可能是“中邪”了,有饿鬼缠身,需要将邪气送走。 送邪活动,都在村口和桥头进行,送邪的物品主要有:用米浆煮熟揉搓制作的象形猪、羊,炒熟的黄豆,蒸熟的猪肉。燃烧红香、纸钱、蜡烛或病人的旧衣服。嘴里念念有词:“天灵灵、地灵灵,今有某某人,敬奉若干食品,红香、蜡烛、纸钱并衣服,请神人来领受,勿纠缠我家某某某,从此消灾免难。” 如家庭成员出行跌倒受伤,或受到惊吓,就在跌倒的地方“送邪”,除上述供品和物件外,还要扎制一个腰缠红布的稻草人随物件一起焚烧。嘴里也要念念有词,祈祷消灾。 事由凑巧,抑或是心理暗示作用,经过“送邪”,个别病人的疾病竟然慢慢转好,再同期配合药物治疗,就能很快康复。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加上医疗事业的发展,“送邪”行为已在民间逐渐淡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